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介紹一下武漢三鎮及其發展歷史

心理2.8W
介紹一下武漢三鎮及其發展歷史

武漢三鎮,漢口起步最晚,卻發展最快。

漢陽與武昌築成於三國時期,擁有1800多年曆史,而漢口在明代才崛起,僅有500多年曆史。

明朝時期,漢水改道後從龜山以北流入長江,從此漢口才從漢陽分離出來。

漢口之所以高速發展,因為佔盡水運之利。

依靠兩大“黃金水道”長江和漢江,使漢口成為九省通衢的重要物資集散地。

清朝時期漢口發展成為國內內河航運最大的港口城市,各地的商船匯聚於此,通達全國。

近代又因1861年漢口開埠,大量工廠、洋行、商號紛紛興起,更加促進了漢口的對外貿易發展。

在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綜合實力一度與上海齊名,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如今的漢口,依然是武漢的商業、貿易與金融中心,見證著武漢的飛速發展。

很久以前,武昌和漢陽隔江對望,明朝以前沒漢口,“武漢”是武昌、漢陽的合稱 。而古代漢江的入江口一說是江漢平原的古云夢澤,一說是在武漢黃陂的夏口。()

大約530年前,漢江發生重大改道,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漢口這個地名就登場了。漢水改道後的入江口順理成章地叫做漢口。滿載著商旅和貨物的船隻在平緩的漢水邊靠岸並集散,於是就形成了碼頭、街市。漢正街也就是這樣漸漸形成。

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這條1600米長的老街,成為了當時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當時,有一種說法叫“貨到漢口活”。

實際上,漢口地域版圖的擴張與3次築堤有關。第一次築堤發生在明朝,正街形成了第二次築堤發生在清朝,地方政府在長堤外的湖蕩中修築了漢口堡以擋來水,漢口面積增加了3倍第三次築堤規模最大,1905年,為了緩解漢口水患壓力,湖光總督張之洞修築了長達17公里的後湖長堤,也叫張公堤。500年的長足發展,被稱為“東方芝加哥”。

得益於張之洞,1890年,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漢陽鐵廠誕生了。是當時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漢陽兵工廠也在這一時期建立。

武漢之所以繁榮的原因之一是背靠著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江漢平原。

矗立在漢口江漢路的江漢關大樓曾經是武漢的標誌性建築物,甚至30年前它還是武漢的最高建築。而今天,它已經淹沒在了高樓大廈之中。在30年前,長江只有一座大橋,如今,武漢的長江大橋已經有十幾座了。現在形成了武昌科教文化、漢口商業貿易、漢陽工業製造的分工格局。

標籤:歷史 武漢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