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過年幾天的風俗

心理1.44W
過年幾天的風俗

過年我們當地的風俗是三十晚上一定要吃團圓飯,然後是長輩給不輩們發紅包,錢有多有少,晚上去看燈展,接下來的幾天是走親戚拜年,還挺熱鬧的

七年級不掃地,掃走好運氣

八年級午飯在孃家,晚飯在婆家

九年級曾是“赤狗日”,如今已經可走親訪友

初四祭財神,迎灶王爺

初五“破五”趕窮,放鞭炮吃餃子

初六“六六大順”,商家開門做生意

初七“人日”,尊重每一個人。

所有中國人從小都知道,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尤其是七年級到初七,要遵守的習俗和做事的講究更是必不可少。

過年每天都的習俗:

【臘月二十三】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日(臘月二十四日),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臘月二十五】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臘月二十七】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三十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佈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正月七年級】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

【正月八年級】正月八年級,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俗稱“迎婿日”。北方在正月八年級,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每年八年級,是老北京敬財神的日子,這一天人們要趕到財神廟去燒“頭炷香”。

【正月九年級】燒門神紙,舊時九年級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正月九年級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民間以為正月九年級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正月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在老皇曆中佔羊,又稱為“羊日”,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全家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另外,一般商家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這一天,在許多地方都有送窮的做法,只是具體儀式和稱呼有所不同。

【正月初六】農曆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古稱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進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於是這一天做一大掃除,並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汙穢的廁所清掃乾淨。所以稱為“挹肥”。農民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老北京民俗謂:這一天,家中主婦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謂之送窮鬼,門上的掛箋也可摘下來同時扔出去,叫做送窮神。

【正月初七】中國民間稱農曆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又稱為“人日”、“人勝節”或“七元日”。古時,這天人們比較注重飲食、剪綵勝。在人日也多有占卜的做法。據說這天“天氣清朗人無病,陰霾風雪有災祲”。現代人一般不過人日,不過作為年的最後一天,還是要做些形式上的講究,比如這一天晚上鞭炮就放的格外響亮。

【正月初八】穀日,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由於各地風俗不同,初八日的稱呼也不相同,或叫“順星日”、“祭星日”、“八仙日”,或叫“轉八日”。我國一些地方也在初八日進行占卜。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九】正月初九為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在北京通縣,“正月初九日及十九日,士民爭往城西留臺尖登高,謂之‘逛燕九’。”而在我國南方許多地區,如福建、臺灣,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多以初九日為玉皇誕辰,並有一些祭祀活動。在四川合川,初九日,男女備香燭,到純陽山祭祀呂祖,叫做“登高”。

【正月初十】石頭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

【正月十五】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標籤: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