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隋煬帝為何掌控不了軍隊

心理2.33W
隋煬帝為何掌控不了軍隊

大業九年(613年),煬帝為了擴充軍隊,除徵發府兵外,又招募新軍。這批新軍多是關中人,他們身強力壯,驍勇善戰,稱為驍果。大業十二年(616年),煬帝下江都時,以虎賁郎將司馬德戡統領一萬餘驍果為禁衛軍隨行,並屯於江都東城。驍果軍士兵因為是皇家近衛,所以匹配的都是汗血馬,裝備騎槍和馬刀,身穿血色的明光鎧甲,頭戴赤金豹頭盔,左臂上刺有血鷹。

由於瓦崗軍已逼近東都,煬帝無意西歸,但驍果卻思家心切。後煬帝便以江都寡婦和未嫁女子強配給驍果,使其在江都成家,但驍果仍不願留在江都,由是往往逃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由於驍果軍多為關中人,思念家鄉。在司馬德戡等的策劃下推宇文化及為首,煽動驍果軍兵變,並夜半闖入宮內,弒逆煬帝。事發時煬帝問究竟是何人主謀,叛賊司馬德戡道“普天同怨,何止一人”。隋煬帝居然死於御林軍的兵變,煬帝既崩,宇文化及帥驍果十萬人西歸,驍果軍有說號稱十萬人。亦有說取死囚強壯者撿入,許其生路,這大概是揚州時的事

這支悍軍走到洛陽東邊的滑臺(今滑縣)時,軍糧吃盡,就向瓦崗軍佔領的黎陽糧倉發起攻擊,於是就和前來營救的李密大軍在淇水兩岸擺開了戰場。

留守洛陽的皇孫越王楊侗在煬帝被弒後,已即帝位改元皇泰。皇泰帝為了坐收漁翁之利,就派人招降李密,讓李密全力攻打宇文化及的驍果軍。李密也怕洛陽隋軍在背後夾擊自己,就立即應招,在童山下展開戰鬥。

李密知宇文軍糧將盡,於是使出花招,假意與宇文和談,並許諾借糧給宇文。宇文化及信以為真,大喜之下,允許部隊放開吃喝,也許還舉行聚餐之類,結果本來就所剩無幾的軍糧迅速耗盡。李密的計劃是到宇文消耗完全部軍糧後才翻臉,不料有部下叛變,把李密的花招告訴了宇文。宇文當然大怒,又知道軍糧已無法支援,於是全軍向李密進攻。

七月,雙方在童山大戰。歸心似箭的驍果軍與義軍之冠瓦崗軍苦戰一天,瓦崗軍幾乎不支,李密本人也中流矢受傷,如果不是秦叔寶拼死保護,幾乎被宇文軍生擒。李密拼盡全力,才勉強擊退了宇文的這次進攻。雖然童山之戰沒有能擊潰驍果軍,但李密還是勝利了,因為驍果已沒有軍糧,無法再與瓦崗軍相持,童山之戰後不久,驍果自行崩潰,將領陳智略、樊文超(是當年守洛陽戰楊玄感的大將樊子蓋之子)、張童兒等紛紛投降李密,宇文化及只剩下兩萬人,逃奔魏縣去了。精銳的驍果軍沒有輸在戰場上,卻敗在了宇文化及的無能指揮。

童山之戰,死拼整整一天,把宇文化及這支最強的軍隊擊敗了。宇文化及只好逃到魏郡(今安陽)去。然而,這兩支勁軍殊死的決鬥,幾乎是兩敗俱傷。瓦崗軍的勁卒良馬也死傷甚重。途中內訌,司馬德戡等被宇文化及所殺,其統率的驍果亦星散。

一、府兵制本身的缺陷

隋朝繼承了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全國各地分府徵兵、分割槽訓練調發。府兵制在北周一度爆發了強大能量,創造了消滅北齊的空前勝績。隋朝立國後,又以府兵為主力,消滅了南陳。

自從西魏建置府兵,這項看似強大的兵制已經走過60多年曆程,沒有什麼制度是完美無缺的,都要經過不斷修補才能真正實現良性運轉。何況是從西魏北周繼承過來的府兵回想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後,府兵似乎已經從輝煌的頂點開始滑落。

從軍事本身來看,府兵制就有許多缺陷。

府兵制是一種地域性非常強的軍制,分割槽域徵發的軍隊,在守禦本土方面具備強大的韌性,近距離的進攻也具備強大的戰鬥力。

三徵高句麗失敗,原因有很多,特別是隋煬帝笨拙的指揮影響甚大,但府兵戰鬥力下降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戰鬥力下降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調動集結緩慢。隋朝府兵的部署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態勢,各州郡的府兵,平時由郎將組織訓練。戰時則由各總管府統管數州之兵,負責一個戰略方向或數個州郡的戰鬥指揮。全國除了京師這個政治中心,揚州、幷州、相州、荊州等區域戰略中心,其餘州郡兵力彼此相差不多。

這樣的兵力分配模式,決定了兵員調發、物資供應、通訊指揮、軍事交通都帶有強烈的區域色彩。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大規模人員集結,相應的物資保障、交通保障都難以支撐。北周當年創造這種制度,其大環境很特殊,河東、豫州、荊襄、隴右、益州等區域,基本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北周與北齊的一系列戰爭事實上都是以關中府兵為主力,其餘戰略方向的兵力都是配合作戰。包括北周滅齊戰爭,也是關中與河東的兵力合力,荊州、豫州方向各自出擊的態勢。所以其弊端並沒有顯現出來。

隋朝滅陳戰爭,看似一個多月就打完了,但前期準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自開皇五、六年實際上就開始了,50餘萬兵力的集結幾乎動員了整個國家的力量。隋朝滅陳的戰爭過程,與其說是戰鬥的過程,倒不如說是內部組織協調的過程,兵力到達指定地域,戰爭目的基本上就完成了。戰爭快打快撤,隋軍士兵很快回歸各自駐地,距離帶來的矛盾仍然沒有暴露出來。

二、運轉笨拙的調兵體制

然而完成統一後開始對突厥、吐谷渾以及高句麗用兵時,平素一直掩蓋著的體制性問題,開始一一顯現出來。

開皇十八年文帝發30萬大軍進攻高句麗,動用的兵力以幷州總管轄下的府兵為主。幷州總管楊諒指揮的區域極廣,“自山以東,至於滄海,南拒黃河,五十二州盡隸焉。”(注,《隋書》卷45《楊諒傳》)相當於今山西、河北全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一部分。30萬大軍中應當還包括高熲、王世積帶來的少量關中府兵,韓僧壽以蘭州總管身份參戰,似乎還有一部分隴西兵參戰。另有周羅睺率領的山東水師。

但總體上還是以幷州總管府為主導。幷州總管府轄制的區域與遼東相接,發河北、河北大軍東征,就近用兵,仍是法北周府兵之遺意。

然而即便是就近用兵,物資補給這個大短板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

幷州總管府的中心在太原附近,與遼東前線距離過遠,文帝詔令下得很急,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物資準備。所以楊諒、高熲等人進至遼水一線後,一場連綿的秋雨阻斷交通,數十萬隋軍無法取得給養,只能悻悻而退。

隋煬帝第一次東征高麗,空前地徵調一百餘萬大軍,兵員來自於全國各軍府。龐大的調兵及轉運物資工作,持續了整整一年。大業七年二月,煬帝就沿著新開鑿的大運河抵達涿郡(今北京),部署備戰事宜。直到翌年正月,才在涿郡集結完畢,並儲備起足量糧秣物資。

規模如此龐大的調兵行動,想要保密幾無可能。高句麗人早就獲知隋軍的動向,並作出充足的應戰準備。伐人之國,縱使以大打小,也強調勝在突然。如此大鳴大放,在戰略上就先輸了一招。煬帝在軍隊集結過程中先下詔暴露意圖,雖說有其性格驕狂自大的原因,從客觀上看,保守祕密確然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反倒不如公開宣示了。

三、隋府兵大而不精

隋朝軍隊最強大的外敵是突厥。隋與突厥的關係相比漢之與匈奴、唐之於突厥,處理方式非常獨特。漢北擊匈奴、唐滅亡東突厥,都是以軍事打擊為主,有效殲滅其有生力量。隋朝與突厥38年和戰關係中,大部分時間都是以政治羈縻為主、軍事打擊為輔,靠政治捭閡分化和制衡突厥。

強盛的隋朝可以動輒發動數十萬軍隊四出征戰,對突厥為何卻不敢出力猛擊這一現象令人深思。一定程度上說,這個鍋還要隋軍來背。

隋朝與突厥的軍事衝突主要發生在開皇初年、開皇末年以及大業末年。開皇初年隋軍忙於鎮撫內部,對突厥犯塞很是恐懼,軍事應對總體上有些驚惶失措,反擊行為不成系統,基本上處於各總管府各自為戰的境地。

開皇元年突厥引兵南犯,隋文帝令諸將分兵守禦,陰壽守幽州、虞慶則守幷州,作為抵抗突厥的前線支點。又令太子楊勇屯兵於咸陽,防備突厥南下偷襲長安。完全是一副被動挨打的態勢。

開皇二年,隋文帝部署諸軍反擊,但由於地域過於廣泛,無法設定統一的指揮官,而由各處府兵分頭出擊。在反擊的初期,隋軍士氣旺盛,韓僧壽部敗突厥於雞頭山,李充破突厥於河北山和馬邑,賀婁子幹破突厥於蘭州,取得不錯的戰績。

但到了當年年底,突厥人意識到隋軍大規模反擊,也調整了戰略,以精兵突擊奔襲的方式反攻隋軍,隋將達奚長儒部在周槃遭遇大敗,所部2000人陣亡達到十之八九。虞慶則以宰相之尊率軍支援,畏於突厥勢大,竟然不敢出兵。隨後,分兵作戰的隋軍又被突厥各個擊破,馮昱敗於乙弗泊、叱列長叉敗於臨洮,諸軍接戰多數不利,而且一旦失利就無法逃脫突厥人暴風驟雨般的打擊,基本上就是全軍覆沒。

隋府兵沒有出現精兵的原因

一則缺乏遠征經驗。漢擊匈奴、唐滅東突厥,都不是一日之功。以漢軍為例,衛青、霍去病等一大批將領多次領兵進入大漠,靠堆人頭堆出騎兵遠距離快速打擊的經驗。漢軍的遠征距離也令人咂舌,從代北一直打到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跨越數千公里。相形之下,隋軍北擊突厥就遜色的多,開皇初年、仁壽初年乃至大業末年,與突厥作戰都是以邊境重鎮為依託,有限度地出擊,滿足於將突厥擊退而罷。

邊境幽、並、營等州郡,始終沒有建立起足夠支撐遠征的補給基地,反而將大量精力投入修建長城,滿足於將突厥拒於國門之外。長期如此,越不遠征,越對深入突厥沒底,越沒底越不敢遠征,形成惡性迴圈。

二則缺乏物力支撐。漢唐帝國對精兵的投入都很大。所謂精兵,當以精銳的騎兵兵團為主。西漢組建騎兵部隊在財力上予以充足保障,騎兵軍費數量一度達到年賦稅收入的三分之一。國家開設的牧苑遍及西部和北部邊地,軍馬常年保持在40萬匹以上,驢騾則數倍於戰馬。受政府政策的鼓勵,漢朝北疆民間牧馬之風甚盛,漢武帝初年,匈奴人入塞,常見“馬布野而無人牧者。”(注,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159《兵考十一·馬政》)

騎士的衣甲、糧秣保障標準高於步兵,使得騎士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榮譽感。西漢在邊郡的騎兵部隊數量也非常大,單個的邊城,以幽州為例,可以常年保持萬餘人的規模。這是西漢始終保持對匈奴強大威懾的物質基礎。

三則府兵訓練不夠精專。府兵輪流值班的體制,固然大面積強化士兵的戰鬥技能,但卻孕育不出精兵。諸軍府士兵,有戰徵則,無戰則戍,事解則歸,流動性非常強,沒有哪一支部隊常年從事精專式的訓練,精銳騎兵必須掌握的長途奔襲、大範圍迂迴、近距離纏鬥等戰術,隋府兵都沒有習練成功。隋軍征伐高麗,前兩次均在遼東城下備受挫折,如果能以精兵突擊戰術,深入高句麗腹地搗毀其後方,當可收釜底抽薪之效。然而缺乏基本素養的隋軍,從將軍到士兵,都無法作出有效的應對。一徵高句麗,宇文述、於仲文等人也明白應當進行戰略迂迴,但由於缺乏經驗,隋軍跨過鴨綠江進擊平壤,對行軍速度、作戰頻率以及己方戰鬥力評估不足,把握不進退戰守的節奏,在己方力量佔優的情況下,被高句麗人活生生拖垮。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隋煬帝失盡人心,皇權旁落,造反勢力如火如荼,隋朝已經失掉大半江山

大業十二年(616年)李密率領瓦崗軍進攻洛陽,向天下郡縣釋出檄文,楊廣成了罄竹難書的罪人。大業十三年,他的大表哥李淵在晉陽起兵,幾個月後攻入長安,佔了他的老家。此時的楊廣失去了往昔的威風已經不再是天下之主了。面對困境,楊廣選擇了逃避,他厭惡聽到農民起義的訊息,不願意正視事實,身邊的佞臣也投其所好,謊稱民變漸少,楊廣不斷的自我安慰自己,自己欺騙自己,在自我欺騙中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