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中國哲學為學為道的區別

心理4.92K
中國哲學為學為道的區別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首先,這裡“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經常被人誤解,說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主張學習求知,但其實並不是。這裡的“為學”和“為道”其實是兩個方面,為學”是探求外物學問的活動,學習和積累外在的實踐經驗或者一般性的知識,所以是愈累積愈多的,稱之為“為學日益”。

而“為道”則不太一樣,“道”是形而上的,是精神上的,為道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高階的智慧,一種對宇宙萬物最根本、更全面的認識。而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擯棄一些成見、偏見和慾望的干擾,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所以,要“為道日損”。

就像哲學家馮友蘭老師說的:為道就要日損,為學就要日益,但是,所損所益並不是一個方面的事。曰損,指的是慾望、情感之類日益,指的是積累知識的問題。這兩者並不矛盾,為學所得的是知識的積累,為道所得的是一種精神境界和智慧,或者說讓思維更加理性,免受慾望等其他因素的干擾,所以,為學和為道並不矛盾,而是相互補充的,一方面吸收知識和經驗,一方面過濾掉不需要的東西,有點類似“去偽存真”的過程。

其中在《莊子·知北遊》這一篇裡面莊子也談到這個道理,他講了很多寓言故事,而有一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天孔子閒來無事,就去問老子,什麼才是真正的“至道”。老子說,你先得齋戒靜心,再疏通你的心靈,清除你的精神,破除你的才智,然後才能談論道。老子繼續說,博讀經典的人不一定懂得真正的道理,善於辯論的人不一定格外聰明,聖人懂得果斷捨棄上面的這些做法。增加了看起來又沒有增加,減少了看起來又沒有減少,這就是聖人所把持的道。道深邃像大海,高大如高山,萬物的運動都是在它的範圍之內,這就是道。

我們經常說,人生就是不斷放下的過程,越是年齡大了之後,就會發現其實還真是,你需要放下不必要的社交、放棄不切實際的慾望,才能真正知道你想要什麼。其實這個在腦科學裡面也有例子,我們的大腦大約有上千萬個神經元,而每個神經元都和其他成百上千的神經元建立連線,組成了一個超級負責的神經網路,而人到了大約25歲之後,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就會開始不斷減少,但是其實人到25歲之後,往往越來越智慧和理智,是因為決定一個人理智並非神經元的數量,而是連線的質量。

在成年之後,大腦的神經元會慢慢“斷開”那些不必要的連線,同時加強那些“高質量”的連線,而成年之後的人,大腦變得更簡單了,但反而人變得越來越理智,越來越智慧,這也許是也是,人生中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吧。

標籤:為學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