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儒林外史的三個事件

心理2.39W
儒林外史的三個事件

舉三個有古時俠士風範的事情:

1 婁三婁四公子聽到雅士楊執中因誇空被主家告官下獄後,暗中拿出750兩銀子救出楊執中,並不求回報,也不宣揚此事。

2 馬純上在西湖邊看到落魄的匡超人,覺得此人與自己有緣,就拿出百兩銀子諮助,也不求回報。

3 杜少卿看到鮑廷璽前來要求資助購買戲班行頭,二話不說,賣祖田相助,也不問事件真假。

儒林外史的三個事件

1、周進心誠志堅,有愚公挖山不止的毅力,終於感動了上帝。以後的路兒就順溜得像緞子似的: 中進士、升御史、點學道。周進終於掙上了“右邊袖子同後邊坐處”那兩塊光榮的補丁。

可惜周學道“叉”出去的是魏好古而不是梅三相(他潛意識中也許是把魏好古當成了梅三相),讓周學道欣慰的是簡拔了真才范進,為白頭“小友”吐了口惡氣,也算是“惺惺惜惺惺”,他還不是一闊臉就變、忘根本的輕薄小人,不像他的學生——真才范進,中舉後就瞎侃劉基是進士第三名,剛擺脫卑微地位就染上了卑汙的毛病。作者始終沒有嘲弄周進,因為他沒有惡德。

2、剛出場時,周進已經六十多歲,依然是個老童生。在汶上縣做了三年西席,學生顧小舍人都進學成了秀才,他再無資格繼續教下去,淪落到薛家集觀音庵私塾中來坐館餬口,飽受秀才梅玖和舉人王惠的嘲弄和冷遇。

不久,周進丟了飯碗,只好替一夥商人當帳房。可以說,已到了科場夢醒之時。然而,當他進省城路過貢院的時候,他多年的心結卻又被觸動了。但他是童生,他是不能進入貢院的,看門人的鞭子將他打了出來。

3、周進,《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將其設定為一個皓首窮經、迷信經典、沉溺於制藝難以自拔的人。周進生活窮愁潦倒,不得不忍受著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輕蔑。但始終堅信科舉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實際上,周進和緊接著出場的范進兩人一一個悲傷地要尋死,一個 高興地發了瘋的細節,都寄寓了無限深意。

作者揭示出科舉制弱化了知識分子的生存能力,使他們深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神童詩》)的觀念毒害。中舉是他們唯一的生活目標, 八股是他們唯一的生活技能。 科場若不如意,就再無其它謀生本領。周進寧可撞板,因為他深知,除了科舉,自己無法自食其力。

儒林外史的三個事件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小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小說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

2、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

3、嚴致和即嚴監生,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稱貢生,次於凜生、凜生選入國子學成為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可以出資捐一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監生,此種情況統稱之為捐建或者例監。

二、儒林外史中周進的故事:

周進應考至六十歲,仍是童生,只好以教書餬口。小說讓其遭受新進的秀才與舉人兩度奚落,使其強烈感受科舉功名成否的天壤之別。後來,他村塾先生的飯碗也因“不懂承謝”而被奪取,只好為做生意的舅子記賬,去了省城。

接著通過動作描寫,周進在夢寐以求的貢院考房,“見兩塊號板擺的整整齊齊,不覺眼裡酸酸的,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把老童生內心酸苦絕望與希望傾瀉無遺。後來,事情卻發生了喜劇性的突變,竟然中了舉人進士,成了人上之人,當年當塾師的薛家集也供起了他的“長生祿位”。

標籤: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