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儒家哲學是否存在本體論

心理1.9W
儒家哲學是否存在本體論

第一,以西學作為參照,包括亞里士多德和斯賓諾莎的實體學說,乃至黑格爾的“絕對精神”,都有作為外緣的、離開主體客觀獨存的實體,或超越於主體和客體的“第一因”“主宰者”,君臨萬物之上的造物主、上帝。儒學本體論則相反,即反對“把本體當作是離我的心而外在的物事”,反對“憑理智作用”,向外界去尋求或建立本體。這就是萬物本原與吾人真性的“不二”說。他強調天道人道融合為一,循著思孟和陸王心學的“盡心則知性、知天”的路線,將宇宙本體(或實體)內化為心性本體,並對“天人合一”“孔顏樂處”“渾然與天地萬物同體”的人生境界作了本體論(即道德形上學)的論證。

第二,以佛學作參照,熊十力高揚了《周易》形上學的生生不息、尊生健動的學說。先生之本體學說,不僅重立心性之本體,尤其重開本心之大用。根據他的“體用不二”“即體即用”的學說,由即流行即主宰的本體開出了“翕闢成變”的宇宙論,積極入世、自強不息的人生論。生命本體或心性本體是活潑的有內在動力的本體,其變動不居、流行不息的特徵及能動性,決非靜止的、“耽空滯寂”的自然本體或絕對精神所可比擬,同時又不是柏格森的生命衝動所能取代的。

標籤:儒家 本體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