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健康1.78W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平時做菜得注意了喲。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在家吃飯,不僅代表著安全、健康,更是一家人團聚的溫馨時光。

然而,就在飄香的廚房、翻炒的鍋灶裡,竟然藏著致癌隱患。

每一次做菜,它們都可能在悄無聲息地傷害著我們最愛的家人。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2張

炒菜不開抽油煙機

中餐最重要的烹調方式就是炒,雖然炒菜很香,但同時也會產生大量油煙。

有些人炒菜不愛開抽油煙機,或者炒完菜立刻關閉抽油煙機,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做法。

因為烹調油在高溫狀態下會產生油煙,其中含有許多具有刺激性的有害物質,可能損害呼吸系統、面板等的健康,並可能會引起噁心、鼻咽不適、頭暈胸悶等症狀,這被稱為「醉油綜合徵」。

對於本身就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它可能會加重病情,誘發哮喘、炎症。

另外,廚房油煙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國內外研究發現,女性從事烹調的年頭越長,每天炒菜的次數越多,患肺癌的風險就越大。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3張

鍋冒煙了才放菜

剛學做菜的時候,老一輩常常強調要「等鍋裡的油冒煙了再把菜放進去」。

其實,比起老一輩使用的粗榨油,現在的食用油一般都經過了精煉,去除了大量容易「冒煙」的雜質,煙點比較高。開始冒煙的時候,說明油溫已經挺高了。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4張

油溫太高,可能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食物本身的營養流失。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5張

火候掌握不好、不刷鍋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釋出的一份膳食研究報告中提到:炒菜時溫度越高、時間越長,產生的丙烯醯胺(2 類致癌物)越多。

炒菜油溫越高,出來的食物顏色越深,產生的有毒和致癌物通常會較多。

另外,如果食物烤到焦糊了,或炒完菜不刷鍋,附著在鍋表面的食物殘渣,即「鍋垢」,當再次加熱時,也會產生有害物質

日常生活中偶爾吃下去了烤魚烤肉上的焦黑部分,倒無須過多擔心,但能避免還是儘量避免。

不過,刷鍋可不能偷懶!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6張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7張

放鹽過量

2012 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的資料顯示:

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每天為 10.5 克。

65% 的成年居民食鹽攝入超過了 6 克的每日限定量(現已更改為 5 克)。

也就是說,中國人平均吃了限定量的兩倍。

鹽不能多吃,主要原因是鈉的攝入需要限制。

長期的高鹽膳食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進而還會使得人們更容易患中風和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

還不只是升高血壓。它還會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

其致癌的可能原因之一是食鹽的高滲透壓對胃黏膜造成損害,從而造成一系列病理改變。

重口味,不是什麼好事。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8張

吃太多煎炸食品

常吃煎炸的食物會增加患癌風險。

像土豆、饅頭這樣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澱粉類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煎炸、燒烤等高溫(溫度通常超過 120℃)烹調時,也更容易產生丙烯醯胺等致癌物。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9張

不是說炸雞煎肉烤串一點都不能吃了,但長期大量地吃,總是不那麼健康的。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10張

不講究烹呼叫油

有些人喜歡實用未經精煉的毛油,例如一些「土榨油」,覺得這樣的油天然、味道香、更健康。

其實,這些油未經過精煉加工,雜質多、煙點低,容易形成大量油煙。

而且,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一些產品黃麴黴毒素超標嚴重,而黃麴黴毒素也是著名的 1 類致癌物。

還有一些朋友,節儉慣了,不願意浪費,就把煎炸過的油重新收集起來,存著下次炒菜時接著用。

聽起來是挺節約的,可是,用過的油裡,會含有上次煎炸時的各種殘留的有害物質。

這些油脂如果持續受熱,還會繼續產生一些致癌物,比如著名的「苯並芘」——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認的 1 類致癌物。

另外,使用過的油已經發生了氧化,若存放不當,更容易變質。

除了這6個做菜習慣蘊含“患癌風險”外,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還有一種劇毒物質也可能誘發癌症。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11張

黃麴黴毒素

比三聚氰胺更可怕 

比砒霜毒性大幾十倍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有研究說,它比三聚氰胺更可怕,比砒霜毒性大幾十倍,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強致癌物之一,除誘發肝癌外,也能誘發胃癌、直腸癌、乳腺癌和小腸癌等多種癌症。

    

讓很多人緊張的是,黃麴黴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菌絲生長時會產生毒素,產生的孢子可擴散至空氣中傳播,而後會侵染合適的寄生體,產生黃麴黴毒素。在黴變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中最為常見,在動物性食品如肝、鹹魚、奶製品中也比較常見。

    

黃麴黴毒素進入人體後,最受累的是肝臟。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黃麴黴毒素對人體及動物肝臟組織都有破壞作用,它的毒性可直接作用於肝臟,嚴重時還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12張

1.黴變的食物容易被黃麴黴或寄生麴黴汙染,而產生黃麴黴毒素。那我們生活中常吃的黴豆腐、黴千張,是否含有黃麴黴毒素呢?

    

對此,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醫師接受採訪時曾表示,黴菌的種類有很多,並不是所有的黴菌都是有毒的。目前,已知有毒的可引起動物致癌的有5種:黃麴黴毒素、黃天精、環氯素、雜色麴黴素和展青黴素。

    

黴豆腐、黴千張使用的黴菌是沒有毒的,並且它的顏色與黃麴黴毒素也是不一樣的。黃麴黴毒素是黃色粉末狀的,幹了以後會發青,吃進口裡是苦的,黴豆腐使用的黴菌是白色的。

2.蒸煮煎炸能不能殺滅黃麴黴毒素?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13張

黃麴黴毒素一旦產生就很難消除,它耐熱性很高,以黃麴黴毒素M1為例,它對光、熱都比較穩定,熔點(裂解溫度)在299℃,所以,一般的蒸煮煎炸並不能殺滅黃麴黴毒素。

    

3.出烏花的梅乾菜、鹹魚、鹹蝦、菇類中,是不是含有黃麴黴毒素,仔細清洗後能不能吃?

    

糾正一個誤區,黴變不一定就有黃麴黴毒素,但有黃麴黴毒素的食物大都會發生黴變,而一個食物是否有黃麴黴毒素,肉眼是無法判斷的,必須通過檢測。

    

對普通市民而言,在無法判斷黴變的食物或物品是否有黃麴黴毒素時,最安全方法是丟棄。黃麴黴毒素即使通過高溫也殺不死,因此,無論是出了烏花的梅乾菜、鹹魚、鹹蝦、菌菇等食物,還是砧板、筷子等市民無法通過肉眼判斷是否含有黃麴黴毒素的物品,不可能通過清洗就可以徹底消除,此時,最安全的方法是丟棄。

    

4.發黴的砧板、筷子是不是含有黃麴黴毒素?

   

筷子、砧板等物品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菌,但我們會用它們來夾玉米、花生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或者在砧板上切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此時,若不注意清洗、保持乾燥,筷子、砧板等廚房用品就有滋生黃麴黴菌的可能。

    

因此,廚房用品存放要注意保持乾燥,避免潮溼,清洗時要注意因刮痕、磨損出現的縫隙,很多殘渣就悄悄藏在這裡面。若發現物品已發黴,最安全的方法是丟棄。

  

5.是不是發黴、出了烏花的東西都含有黃麴黴毒素?

    

黴變花生不一定有黃麴黴毒素,比如,汙染根黴,那就沒有黃麴黴毒素;沒有黴的花生,也不一定沒有黃麴黴毒素,因為黃麴黴毒素肉眼是看不出來的,也不是一出現就會發生黴變。

    

如何預防黃麴黴毒素?


最有效的“掃黃”方式是——吃得新鮮,保持乾燥。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14張

“吃得新鮮,包括各種食物,特別是新鮮的堅果、奶製品等,一旦發現食物已經發黴、腐爛、變質要立即扔掉,不要捨不得。”厲教授說,“採購時儘量吃多少買多少,包括大米、食用油等,最多買1-2個月的量就夠了,儲存時要時刻保持乾燥。”  

黃麴黴素不耐鹼,用強鹼物質可以殺滅黃麴黴素!

 

清除菜板上的黃麴黴毒素的方法
 
1、洗燙消毒法
 
先用硬刷子和清水將菜板表面和縫隙洗刷乾淨,再使用洗潔劑清洗一遍,然後再將菜板用沸水沖洗。
 
2、陽光消毒法
 
菜板不用時應放到太陽光底下進行暴晒,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殺死細菌的作用,進行暴晒不僅可以殺死細菌,而且還可使菜板乾燥,減少病菌繁殖。
 
3、撒鹽消毒法
 
每次使用菜板之後,都要用刀將菜板表面的殘渣刮淨,每隔一週左右在板面上撒一層食鹽,這樣既可殺菌,又可防止菜板乾裂。
 
4、蔥姜消毒法
 
菜板用久了不消毒,會產生一股怪味。如用生蔥或生薑將案板擦幾遍,然後刷子刷洗,最後用開水衝,怪味就會消失。
 
5、食醋消毒法
 
切過魚的菜板有股腥味,只要灑上點食醋,放在陽光下晒乾,然後再用清水沖洗一下,腥味就沒了。
容易致癌的做菜習慣 這6個每個家庭都常見 第15張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怎麼做?

5 個建議分享給大家。

既然指出了這些問題,做出相應的調整,就能降低炒菜做飯時的患癌風險:


多燉少煎、清淡少鹽、避免油煙、謹記刷鍋、健康用油。

的確,以上都是炒菜過程中的一些小細節,但只要注意了,就可以降低癌症風險,何樂不為呢?

如果你是家裡的掌勺人,請保護好自己,別讓家人擔心。

如果是其他家人在做飯,那快去提醒他注意一下這些小細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