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星座

浙江普陀山拜佛攻略,燒香拜佛“十不求”是指什麼

星座2.91W

據佛教傳說,唐大中年間有一印度僧人來浙江普陀山,親睹觀音菩薩現身說法,授以七色寶石,故稱此地為觀音顯聖地。佛經有觀音住南印度普陀洛伽山之說,因略以稱普陀山。

浙江普陀山拜佛攻略

一、普濟寺

1、圓通寶殿:主供正觀音(男身觀音),以許大願為主。拜時稱“南無觀世音菩薩”

2、文殊殿:主供方殊菩薩,求智慧為主。拜時稱“南無文殊菩薩”

3、普賢殿:主供普賢菩薩,求工作、事業為主。拜時稱“南無普賢菩薩”

4、大雄寶殿:主供橫三世(佛祖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求閤家平安為主。拜時稱“那無三世佛”

5、地藏殿:主供地藏菩薩,求長輩健康為主。本來排第六位只是百善孝為先。拜時稱“那無地藏菩薩”

6、普門殿:主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求姻緣很靈。拜時稱“那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7、伽蘭殿:主供伽蘭菩薩,求財為主。拜時稱“那無伽蘭菩薩”

8、三洲感應殿(即天王殿的後面):主供韋陀菩薩,求家宅平安。拜時稱“那無韋陀菩薩”

二、法雨寺

1、天王殿:進門拜彌勒佛。未來佛求平安快樂,出門拜韋陀。(點香)出門(左鐘樓右鼓樓)

2、玉佛殿:白玉釋迦牟尼佛

3、圓通殿:觀世音菩薩(點香)

4、千手觀音殿:千手觀世音菩薩

5、大雄寶殿:主供橫三世(佛祖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點香)

6、西方三聖殿:主供中阿彌陀佛(西方接引佛),左觀音菩薩,右大勢至菩薩(熄刀光劍影)

7、關公殿:關公

三、佛頂山慧濟寺

1、天王殿:進門拜彌勒佛。未來佛求平安快樂,出門拜韋陀。

2、大雄寶殿:主供佛祖釋迦牟尼

3、觀音殿:供奉觀音菩薩,且是白玉送子觀音。 求子最靈。

四、南海觀音景區

1、南海觀音

2、觀音跳:天王殿,圓通殿

浙江普陀山拜佛攻略 燒香拜佛“十不求”是指什麼

燒香拜佛“十不求”是指什麼

一不求:“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易生”。

佛說人生有四大苦:“生老病死”。生老死是不可避免的,而世人最擔心的就是得病,所以求佛的人,不論是求富貴的還是求姻緣的,都會祈求自己身體健康。可是求佛不能求無病,這是因為一個人健康久了,就會失去對生命的敬畏,從而走向縱慾自毀的道路。

二不求:“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

生活順遂是每個人都希望的,都說人生不如意事者常八九,沒有誰願意自己常逢多事之秋,沾染困頓煩惱,但不能奢求一帆風順的人生,因為沒有坎坷,就不會有逆境奮起的心境,而自然會染上驕奢之氣,那麼就會心態萎靡,陷入情慾場中不能自拔,因此“人生逢難才是福,哪見成佛不歷劫”。

三不求:“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向佛求道之心,不能求一徹而通,能夠在迷霧曲途裡摸索,才能在證明佛法心境的時候,有大徹大悟的感受,而世間何種學問,倘若是學得輕鬆,自然也就生懈怠之心,也就不懂得珍惜把持了。

四不求:“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不堅”。

心不能無障,行也不能無魔。這個魔,就是磨難的意,心態能夠砥礪前行,做事也要篳路藍縷,古語說:“古之行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所謂的堅韌不拔,並不是天生如此,而是需要在各種的磨礪中成長起來的心態,因此妙葉才說,行無魔則誓不堅。

五不求:“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人生需要的都是積沙成堆的節奏,如果多的是一蹶而就,那麼也便不會用心守成,一點一滴的增進,是佛祖對世人的教導,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要嘆息難成,難成的事才是有價值的事情,倘若做事都如吃飯喝水一般簡單,那又怎麼能有什麼大的成就呢?

六不求:“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

人在世間三情重,三情之中友情難。親情是天生的,愛情是心動的,朋友則是要自己去選擇的,交朋友的重點在於什麼地方呢?有人是衝著利益去交,這樣就是大錯了,因為朋友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真心才是第一位的,倘若用利益去衡量,那無疑是自己出賣自己罷了。

七不求:“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

古語說“忠言逆耳,逆耳忠言”。人生處世,身邊不能多阿諛奉承小人,如果整天聽的都是順耳之言,長久以往,便有自負之感,進而眼高手低,心存夜郎自大,身落井底觀天。人生必須要常常被人所警醒,在面紅耳赤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夠完善自己。

八不求:“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與人為善是人的道的根本,做好事能不能圖好報呢?一個真正有修行的人,行善積德只是為了行善積德,當下善念做當下善事,不需要去顧念日後的德報,因為人人若有善念,那終究能惠及人人,也就人人得以善報了,這才是真正的大善之念。

九不求:“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亦動”。

利益心,是人的常心,釋迦牟尼說執念誤世人成佛,這所謂的執念,大多數就是這利益心。見利而爭,那怎麼能有清靜的修行心。爭而得到,一心即是成了汙濁,若爭而不得,更是有了憤恨心、不足心、痴心、噁心、殺心,這般以後,只能是墮落阿鼻地獄罷了。

十不求:“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

世間便是修羅場,口舌自來毀人多。懲惡揚善是修行人的作為,但世界上多的是擺弄口水,波髒抹黑的小人,若是身被冤屈,也不必和小人做糾纏,因為你想要申明自己的清白,那心中便對小人有了怨恨,也就離修行愈遠了。在傳統的佛教文化中,最為被人所熟知,也是最重要的內容,跟我們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