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什麼引起的

心理2.32W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什麼引起的

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由於德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軍事、經濟國力大大增強,一舉超越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原有“均勢”遭到破壞,於是他們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這影響到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形成和激化,相互撕逼引起的,最終釀成戰爭。

一戰發生的導火索是薩拉熱窩事件

而其後面的根本原因是彼時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均。殖民宗主國對殖民地國家壓榨過甚,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相互傾軋,帝國主義國內內部階級鬥爭也很激烈。

要從三個方面來解答這個問題。

第一是根本原因,德國的崛起威脅到了現存世界體系的既得利益者。原來的德意志地區是三百個小邦國,名義上是神聖羅馬帝國,其實一片散沙。他們之間樹立起高高的貿易壁壘,自始至終沒能形成統一市場,就更不可能成為統一國家。

這樣一個破碎的中歐,對於周圍的國家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對英國、法國和俄國來說,相當於周圍少了一個勁敵,國際環境會安全不少。所以,在一戰前,英法俄是典型的現有國際秩序的既得利益者,有著龐大的殖民地和經濟總量。

但是,隨著拿破崙擊敗普魯士,將除普魯士和奧地利以外的德意志地區整合成萊茵同盟,並向他們傳播民主自由博愛的思想,導致了德意志地區民族主義的產生。於是德意志人在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經過了大半個世紀的努力,從關稅同盟逐步成立北德意志聯盟,再合併南德意志聯盟。並通過三次王朝戰爭,依次擊敗了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終於在1871年成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即德意志第二帝國。當然,奧地利排除在外。因為俾斯麥想建立的,是一個只有德意志人的小德意志國家。但是奧地利由於和周圍的匈牙利、斯拉夫等民族長期融合,民族問題難以解決。所以有人說,希特勒吞併奧地利,才是德國曆史上唯一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德國一經建立,便憑藉其嚴謹的性格,較好的國民教育和社會福利,以及阿爾薩斯洛林的鐵礦和魯爾的煤炭所形成的工業體系,一躍成為超過英法,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工業國。這就讓歐洲的老牌帝國看懵了,他們絕不容許一個統一強大的德意志國家橫在他們中間,威脅到他們的既得利益和環境安全。尤其是法國,一心抱著要報普法戰爭戰敗之仇,收回阿爾薩斯洛林。

俾斯麥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小心翼翼的構建了一個聯盟體系。其宗旨是防止法俄聯盟(再保險條約),讓俄國站在自己一邊,拉近與英國的關係(地中海協定),並且組建三國同盟 拉攏周邊的奧匈帝國和義大利,隨時防止兩線作戰。

但是對於德國的崛起,其他國家眼睛又不瞎,聯盟體系終究是如履薄冰,總有破碎的一天。隨著新皇帝威廉二世的上臺,俾斯麥被迫辭職,德國的末日就到來了。這裡要插一句,解釋一下威廉二世。威廉二世其實也是一個可憐人,出生時左手臂受傷萎縮,騎馬非常不便。作為一個皇室繼承人,其母親對此十分不滿,從來就沒有給小威廉好眼色看,還用電擊和殘酷的訓練來治療他的殘疾。所以,這影響了威廉二世的性格,變得表面張揚好戰,實際上自卑懦弱,缺乏領導人應有的智慧。

正是因為威廉二世的張揚,在外交上屢屢犯錯,一點一點把俾斯麥精心佈置的聯盟格局給毀了。導致了法俄聯盟,對德國兩線夾擊。他還大搞海軍競賽,想要挑戰英國海上霸權,爭奪殖民地,又引來英國不滿。最終還是難逃被周邊國家圍剿的悲慘命運。

第二個方面是直接原因,關係到薩拉熱窩事件的由來,這就要講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隨著意土戰爭的結束,義大利全面擊敗鄂圖曼帝國,奪取了非洲殖民地。

這也刺激到了巴爾幹地區的其他民族。他們被鄂圖曼帝國統治了幾百年,終於見到可以翻身獨立的機會,所以爆發了巴爾幹戰爭,趕走了鄂圖曼土耳其。

可是舊的帝國走了,新的帝國又來了。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看上了巴爾幹地區,開始了新一輪的爭奪。1908年,奧匈帝國強行吞併波斯尼亞,引發塞爾維亞的不滿。同屬斯拉夫,塞爾維亞原本想向波斯尼亞擴張的,結果被奧匈帝國捷足先登。所以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組織黑手會決定派殺手報復奧匈帝國,地點就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這就是著名的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三點是我自己總結的技術方面的原因。我曾經想過,光是新舊帝國矛盾,就一定會引發世界大戰嗎為什麼歐洲的事情,會有六十幾個國家參與呢是什麼給了他們造成如此巨大傷亡和破壞的能力那就是科學技術。

首先,雖然說一戰的主戰場在歐洲,但是全世界的國家都參與了進來。別的國家為什麼要參與歐洲的事情呢因為他們不過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罷了。像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和南非都是英國殖民地,摩洛哥等西非國家都是法國的殖民地。所以,大航海和殖民體系才是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只有幾個大哥將整個世界都變成自己的小弟,才有能力將全世界拉入自己的戰爭。否則就只是幾個大國家打仗,和世界其他部分沒關係,其他國家沒有義務管你們的閒事。

除此以外,鐵路、機槍、無線電等技術也是推動世界大戰形成的重要條件。

鐵路運輸意味著兵員運輸和補給變得更快,可控制的範圍更廣。有些走路很遠的地方,補給非常困難,行軍又累,資源消耗又大,以前不敢輕易打。現在鐵路幾天就到,那就可以往更遠的地方打,或者在同樣的距離上做到更快的補給,瞬間投入百萬兵力再也不是夢想。這推動了戰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機槍在我看來,是殺傷效率的體現。拿破崙時期,由於槍射擊精度低,大多采用方陣戰術,提高射擊密度,從而彌補缺陷。那個時候,一場戰役下來,死個幾萬人。但是,自從馬克沁機槍發明之後,一分鐘660發的射速簡直就是生命收割機,而且不用太多技術含量,訓練起來非常容易。這就意味著誰都可以變成殺人狂魔,一場戰役死個幾十萬人都不是事兒,傷亡人數成幾何形式增長。

最後還有無線電通訊技術,這讓資訊的傳播速度變快,讓指揮者可以更快的掌握較遠地區的作戰情況,及時做出正確指示,避免錯失戰機。這也讓在全世界範圍內作戰成為可能。以前傳遞情報快馬加鞭跑死人,還要個把月。現在一個電波,幾天之內就能讓全歐洲乃至全世界得知最新情況,極大地增強了情報資訊的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