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74陳式太極拳口令

心理1.65W
74陳式太極拳口令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74式的順序口訣:

起碓扎六單碓鵝,斜摟拗斜摟拗掩。

碓六青龍推肘倒,鵝斜閃掩六單手。

探馬左右擦左跟,趟吉踢護旋右跟。

掩擒抱六單二招,野馬六單玉女扎。

六單手擺雞倒鵝,斜閃掩六單手探。

十字指襠猿單雀,上下轉炮搗碓收。

第一式太極起勢

兩腳立正站立,兩臂自然下墜,頭要自然正,二目平視,牙齒嘴脣微合,舌尖抵住上顎,呼吸要自然,首先要做到意念集中,思想清靜,拋棄一切思想雜念,然後,屈膝鬆胯,提左腿向左開半步,然後移重心,放鬆下沉,然後兩手徐徐上升與肩平。在上升的同時,注意不要挑肩架肘,然後,再隨著身體下降兩手下按於小腹前,這叫太極起勢。

第二式金剛搗碓

勢名考釋:金剛搗碓一勢,取義為象形之類。勢中最末一動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搗,如古代農家舂米之狀,使人顧名思義,學後難忘。金剛原系佛門護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記憶。亦可證明張三丰創太極拳的說法不實。因道家創拳,決不能用佛語命名。其他流派太極拳均無此名。

要領:陳式太極拳一路共4個金剛搗碓,而動作連線不同。第一勢共7個動作。眼法以正前方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轉。步法從自然步變小正馬步,右小盤步,左前虛步,左撲步,右側馬步,左大盤步,右前虛步,左獨立步,成小正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進左步右雙採,左擠右按,左轉身化拿,右膝打襠,震腳等法。

歌訣:搗碓著法變無窮,掤採擠按學用精。馬弓盤虛步十變,順逆纏絲如游龍。

動作:

身體向左轉重心向右移,兩手左逆右順纏向左上方掤,現在重心偏於右腿.動作二,兩手坐腕翻掌向外加掤勁,左手變順纏右手變逆纏,然後身體向右轉重心向左移,右腳尖外擺兩手變捋勁,向右後上方捋.動作三,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向左前方開步,腳尖上翹,腳跟鏟地滑出.動作四,身體下沉,走下弧線,向前移重心,兩手向前掤劃弧,左手掤於胸前,右手掤在右膝上方,然後左手向前帶,然後再與右手相合,右手領著右腿上步,右腳虛腳點地,然後右手變拳,下沉,落於左掌心,再提右腿,震腳落地,金剛搗碓在震腳的時候,注意不要把重心移在右腿,要重心在左腿,用右腿的彈力來震腳。

第三式懶扎衣

勢名考釋:此勢是說明作用的。陳式原名攬擦衣。洪師因它的著法是從右外側接手。截攔來勁,發勁迅速輕靈,擦衣而發,不是將對方攬在懷中的,故改為攔擦衣。

有人以戚繼光拳經為據,妄改陳式原名為懶扎衣,於陳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影象為右手高舉,眼向左視,左手撩衣於後,與陳式攬擦衣勢不同,故不採用。

要領:此勢共5個動作。眼法以右前方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轉。前兩個動作的步法仍為上勢金剛搗碓的小正馬步,只是由於身體左右旋轉,而變換腿部纏法,並未變步型從第三動作起才變為右撲步,右側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採,右進步靠、肘、按、擠等法。

歌訣:攬擦衣先右下掤,右採左按進靠攻。隨勢肘按螺旋擠,體鬆氣順神要凝。

動作:身向左轉,右手由拳變掌,向上穿掌外翻,左手逆纏下按.動作二,兩手在胸前劃弧轉圓兩手交叉於胸前,然後提右腿向右開一大步,腳跟內側著地,腳尖上翹裡合,然後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然後身體向右轉,把右手拉開,左手叉腰,屈膝鬆胯周身放鬆,這個步叫右弓步,手臂要求:要鬆肩沉肘,立身中正,開襠要圓,虛腿腳尖要內扣,膝蓋要微屈成弧形。

第四式六封四閉

勢名考釋:此勢是說明動作的。封是封制對方的著法,使之無隙進攻閉是關閉自己的門戶,做到防守緊嚴。六封四閉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嚴防對方,便於進攻。當然這種要求,不只限於這一個勢子。在陳式太極拳各種著法中,都含有這兩層意義和作用。

陳式老架第一路(十三勢)無此名,其他幾路則有此名,108勢太極長拳中也有此名。陳鑫先生所著《陳式太極拳圖說》也無此名,但曾說摟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閉。一個手足斜開的大敞門勢子,反以封閉為名,意更深遠。各勢太極拳仍有“如封似閉”勢名,與此勢毫無相同。

當今陳式一路有6個六封四閉,二路(炮捶)只有1個。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頭套)雖無六封四閉之名,但在攬擦衣與單鞭連線之處有掤捋擠按的動作練法,今命名為“六封四閉”。

要領:此勢共5個動作,眼法以右前方為主。身法左、右、左、右、右凡五轉。步法從右弓步變右側馬步。右撲步。成左後虛步。手法包括掤、採、捋、按等法。

洪均生先生講,陳發科師爺教此勢時總說:捋時左手貼腰向裡纏,右手鬆肩沉肘下塌外碾,而且捋的姿勢是用右腕掌之間搭在對方的左肘關節外上側。說必須這樣四兩撥千斤中的“撥”方能有作用。從來不許以右手託對方的左肘,認為手總託不動對方肘部下沉的勁。但如今一般習此勢卻都左手逆纏,高齊左眼,而且以右手託對方的左肘,不知從何時何人變的。

歌訣:六封四閉捋采變,順勢左捋塌外碾。上引下鬆隨敵意,跟步雙按閉中封。

動作:六封四閉是左手去引右手,這是動作一.兩的相合以後,向下捋,隨著重心左移,這是動作二.動作三,重心右移,身體向左轉,兩手繼續向身體左後方捋,然後上合於左耳下,然後雙手下按,把左腿收回來,虛腳點地。

第五式 單鞭

勢名考釋:此勢是象形的,勢子完成時兩手左右展開,如同橫擔

一條鞭似的。陳式一路有7個單鞭,二路(炮捶)只有1個。陳鑫先生在所著《陳式太極拳圖說》中說:“左轉身蹬一根一勢也名為中單鞭,並說明作用為手腳齊用法。“今已無人知曉。各式太極拳名均相同。

要領:此勢共有5個動作。眼法在一、二兩動作注視右前方。從第二動作完成,便轉向左前方。身法右、左、中、左、右凡五轉、步法從左後虛步,變左前虛步,左小撲步,左側馬步,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按,左引右擠,左進步靠、左肘、左按、擠等法。

陳鑫先生講解此勢作用,右臂含有臂折靠法。

歌訣:單鞭一勢最為雄,一字長蛇互西東。右擠左化左步靠,肘打按擠法更巧。

動作:兩手相合變雙順纏,左手向前,右手向後收。右手五指合攏變勾手,用手腕領勁向上掤,做到鬆肩沉肘,然後再提左腿向左開步,重心走下弧移於左腿,右腳尖內扣,左手再向右上方穿掌外翻,向左劃弧拉開,然後放鬆下沉。

第六式 金剛搗碓

要領:此勢共6個動作。眼法以左前方為主,轉身後方向不變,即為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凡六轉。步法從單鞭末動作的左弓蹬步變左半盤步,左撲步,左大盤步,右前虛步,左獨立步,成小正馬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右收掤左轉身掤、抱纏、膝打、震腳等法。

此勢與第一金剛搗碓不同之處,從勢的結構觀察,便可看:前者是從兩手下垂,兩足並立的合勢變開勢,又變為合勢的。此勢則是從手足同開的單鞭變為合勢的。前勢是正面接手,對方的手、步均在我手、步裡側此勢則是對方從我左手外側進攻,手足始終在我左外方的。

歌訣:左轉搗碓先引掤,轉身化拿兼膝攻。妙在有形似無形,抱捶震腳勢沉雄。

動作:右手去找左手,走下弧與左手相合,然後合好以後,兩個手走上弧向右後方捋,重心移在右腿,然後重心下沉,身體向左轉,左腳尖外擺,重心移在左腿,兩手掤出去,然後再上步,變金剛搗碓,與第一個金剛搗碓有相似之處。震腳。

第七式 白鵝亮翅

勢名考釋:此勢是象形的。取名重在“亮翅”二字,使人一見此名,便可領悟它是講手部的開,而不是合,與腿無關。陳式老譜所載命名為“白鵝亮翅”。白鵝亮翅一名,老譜釋為“鵝”性凶狠,又有溫善之態,故名。各式太極拳均為白鶴亮翅,我依老譜所載。

要領:此勢在陳式太極拳一路中共有3個。勢名雖同,而練法、作用不同。此勢共3個動作。眼法以右前方為主。身法左、右兩轉。步法從金剛搗碓末動作的小正馬步變左側馬步,經外八字步成左前虛步。手法包括左轉掤拿,右採左按等法。

歌訣:鵝性凶狠面文靜,左手下按步含攻。退步右採拴身靠,眼光四射顧盼定。

動作:右手穿掌外翻上掤,左手逆纏下按,重心移在右腿,然後倒左步,用腳尖著地,然後重心移在左腿,兩手交叉合於胸前,再倒右步,用腳尖先著地,然後重心再向右腿移,兩手分開,左手下按,右手上掤,把左腳收回來,虛腳點地,兩臂要撐圓飽滿,鬆肩沉肘。

第八式 斜形 身向左轉,右手順纏上領,再變身體向右轉,右手逆纏下按,左手順纏上掤,身體向右轉,右腳尖略向外擺,然後重心再移在右腿,右手上掤,提左腿向左前方跨一大步,然後身向左移,左肘、手從左膝下轉過去,五指合攏變勾手提起與肩平,右手從後邊合於右耳下,然後再向前推,身向右轉拉開,再放鬆下沉,上下相合.斜形,它就是步和兩手都形成一個斜的方向,叫四隅方。

第九式 摟膝

勢名考釋:此勢是說明動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們日常行走時,邁右步則左手向前擺動,邁左步則右手向前擺動。拳勢的動作卻與人的生活習慣相反,是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之為:“拗步”。

各式太極拳均有此名,而練法不同。

要領:此勢共5個動作。眼法不變向正前方(西南),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轉。手法包括右手引掤法,進左步捋法,左手肘、擠法、鬆合全身之勁,貫於兩手指尖法。

歌訣:摟膝拗步右引掤,左步斜進捋擠成。敞開大門隨意使,六封四閉虛要靈。

兩手放鬆下沉相合於左膝上方,然後重心向右移,兩手上掤,把左腿收回來,虛腳點地,兩手立掌於胸前。

第十式拗步

勢名考釋:此勢是說明動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們日常行走時,邁右步則左手向前擺動,邁左步則右手向前擺動。拳勢的動作卻與人的生活習慣相反,是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之為:“拗步”。各式太極拳均有此名,而練法不同。

要領:此勢共5個動作。眼法不變向正前方(西南),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轉。手法包括右手引掤法,進左步捋法,左手肘、擠法、鬆合全身之勁,貫於兩手指尖法。

歌訣:摟膝拗步右引掤,左步斜進捋擠成。敞開大門隨意使,六封四閉虛要靈。

拗步,兩手下捋,提左腿向前上步,兩手上翻,上一步,然後再上兩步,上三步,就變斜形。

第十一式 斜形 還是從膝下轉過,變勾手,右手再拉開放鬆下沉。

第十二式摟膝、拗步 與上邊要求相同,動作一,二.拗步,一,二,動作三的時候兩手交叉於胸前,再下分再上合,右手變拳合於右腰間,重心在右腿。

第十三式摟膝、拗步 與上邊要求相同,動作一,二.拗步,一,二

動作三的時候兩手交叉於胸前,再下分再上合,右手變拳合於右腰間,重心在右腿。

第十四式 掩手肱拳

勢名考釋:此勢是說明動作的。左掌右拳打出之前,右拳本是合在左拳上方,出拳時忽又以左掌翻到右拳上邊好似掩護右拳而發的。如對手在我身右側進攻,右肱又起了掤化作用。所以名之為演手肱拳(捶)。

陳鑫先生據老譜《陳式拳械譜》名為“演手紅捶”並解釋為:“練習手和捶”,又解“紅”字為:“練習手和捶”,又解“紅”字為:“如紅爐出鐵,人不敢摸”和出手見“紅”之說,意義深遠,故採用老名。

要領:共4個動作。眼向左前斜角身法右、右、左、左凡四轉步法從左半馬步變左側馬步,最後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擠,左引右擊等法。

歌訣:演手紅拳練手捶,左引右擊見紅拳。前發後塌勁要鬆,發勁都在手捶中。

打掩手肱拳的時候,以腰脊為軸,身體突然左轉重心向左移,左肘向後發肘力。"哼"!

第十五式金剛搗碓

要領:此勢共5個動作。眼法轉向右方。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轉。步法從上勢演手紅捶末動作的弓蹬步變左半盤步,內八字步,右前虛步,左獨立步,成小正馬步。

歌訣:右轉搗碓右轉掤,轉身右採小而靈。右手右腳同收轉,挒中帶掃著法精。

右拳變掌,鬆肩沉肘,下沉與左手相合,然後身向右轉重心右移,右手逆纏上掤,左手逆纏下按,左腳尖內扣,然後重心再移向左腿,把右腳收回來,兩手交叉合於胸前,然後右手變右拳落於左掌心,再提腿,震腳。

第十六式 撇身捶

勢名考釋:此名是說明動作的。因兩手左右上下環繞而動,庇護全身,所以叫做庇身捶。陳鑫先生說,也可名為“披身捶”。因此勢前兩動作是兩手分披下開的。它與護心的取義雖同,但護心拳動作較小,作用也不同一名庇身,一名護心。其他各式太極拳無此名。

要領:此勢共6個動作,眼法先右,最後變左身法右、左、左、右、左、右共6轉步法從小正馬步變右側馬步,再變左側馬步成左半撲步手法包括右擠、右進步靠,左轉掤、右轉靠,肘擠、左上挒、右轉擠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