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去除體內溼氣的有效方法

健康1.6W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體內溼氣重去除方法,還不知道的朋友下面抓緊時間和我一起學習下吧。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

溼邪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大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只要溼邪少了,那些所謂的現代病就會離我們遠了,惡性腫瘤、慢性疾病也會失去溫床。

可以說,人體的萬病皆始於溼,所以除溼是保持五臟六腑高效執行、遠離疾病的根本。

體內溼氣重的表現

一般來說,體溼在每個人身上表現出的病症都不盡相同,一般歸結如下:

口臭、食慾不振、肥胖、水腫、臉與頭部愛出油、面部易生痘、大便稀黏不淨、食後胃脹、大便稀黏、四肢冰涼等皆與體溼相關。

其實祛除溼氣要從日常生活習慣中做起,除了平時要吃一些祛溼的食物,還可以用中醫保健的方法來祛除,這樣雙管齊下才能有效祛溼。

飲食調理

一、少吃鹹的食物幫助腎排水

腎部排水排溼,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是通過腎臟來排出體外的,當食鹽太多,或者是腎臟發生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夠及時的將身體內太多的溼氣排出,就很容易產生水腫的現象。

如果沒有明顯的排汗過多的情況,那麼就應該平時注意低鹽飲食,特別是中老年人的食鹽攝入應該少於普通人的食鹽攝入,有腎臟病的人,更應該嚴格的控制食鹽的攝入量。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 去除體內溼氣的有效方法

二、玉米鬚+赤小豆+薏仁+冬瓜

祛溼,中醫講究五穀雜糧,古書籍中記載“久服令人瘦”,紅豆薏米這對搭檔可去溼被大眾所熟知運用,這一“去溼利器”,能清熱除溼排水腫,有很好的減肥效果,但是也存在著弊端,薏米屬寒性,溼寒體質的人不能喝,否則越喝越溼。而如今玉米鬚也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其中去溼氣據說很好的。

溼氣重人群特別是喜歡喝茶的人可以選擇這種袋泡茶,喝茶去溼氣是目前比較受歡迎且方便有效的祛溼方法。此外養生也是挺不錯的,喝茶很適合時間緊促的人。日常喝對脾胃還能起到一定的健脾養胃作用。

按摩五大穴位祛溼

通過穴位按摩與艾灸來排溼既是中醫祛溼的有效方法,也十分簡單易學,在家就能自己動手祛溼。

身體五大祛溼穴位從頭到腳依次為:百會穴、大椎穴、神闕穴、陰陵泉穴、湧泉穴。

1、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最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薰此穴位。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 去除體內溼氣的有效方法 第2張

功效:該穴若受溼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2、大椎穴

位置:頸後正中,位於頸部和背部交接處突出的骨頭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取穴時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頭,雙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雙手大拇指同時用力來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發熱。

穴位貼敷:漢峰灸熱貼直接貼敷大椎穴,每日一次,每次12小時。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 去除體內溼氣的有效方法 第3張

功效:大椎穴受溼氣入侵,易造成肩頸病症如肩膀頸椎痠痛不適等。刺激該穴位可避免風寒溼邪的侵襲,提高免疫力。

3、神闕穴

位置:臍中部,即肚臍眼處。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動腹部。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 去除體內溼氣的有效方法 第4張

艾灸:點燃艾炷來灸薰穴位;或者塗抹艾草精油於腹部後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將其點燃後固定在腹部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太燙。

穴位貼敷:漢峰灸熱貼直接貼敷神闕穴,每日一次,每次12小時。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 去除體內溼氣的有效方法 第5張

功效:該穴位受溼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溼、強健身體。

4、湧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於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處來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點按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以有痠痛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 去除體內溼氣的有效方法 第6張

艾灸:用溫熱水泡腳後艾灸,雙足穴位各灸15-20分鐘。

穴位貼敷:每晚臨睡前用溫熱水泡腳後,漢峰灸熱貼直接貼敷湧泉穴,每日一次,每次12小時。

功效:湧泉穴受溼氣入侵,會導致膝關節痛、風溼及全身疲勞、浮腫。常按此穴有助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頭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5、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為祛溼要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由膝蓋下方往膝蓋方向摸索,在膝蓋內側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

艾灸:用艾柱薰灸此處3-5分鐘。

穴位貼敷:漢峰灸熱貼直接貼敷陰陵泉穴,每日一次,每次12小時。

功效:若該穴位受溼氣入侵,則會出現膝蓋疼痛、兩腳笨重、行走不暢之感。刺激該穴位可達到清利溼熱,通經活絡的效果,幫助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之感。